青年商界领袖论坛

胡宝钢:什么是智慧城市(二)

胡宝钢 发表于 2011/12/14 15:32 2097次点击 | 收藏
胡宝钢:什么是智慧城市(二)
——浅析中国智慧城市本质与内涵
近期,有关智慧城市的话题可谓“风起云涌”,而关于“智慧”的本质和内涵更是多重演绎。无论是智慧经济、智慧产业,还是智慧城市,“智慧”已经不仅体现在“人”的大脑里,而且体现的“文化”的产业中,更是深入到“物体”科技领域。当“人”的文化创意与到“物”的科技创新,正所谓“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2008年底美国IBM公司提出“智慧地球(SmarterPlanet)”概念,引起全球越来越多的政府的关注。智慧地球也称为智能地球,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成所谓“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IOT)”,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
IBM认为,建设“智慧地球”需要三个步骤:首先,各种创新的感应科技开始被嵌入各种物体和设施中,从而令物质世界被极大程度的数据化。第二,随着网络的高度发达,人、数据和各种事物都将以不同方式联入网络。第三,先进的技术和超级计算机则可以对这些海量数据进行整理、加工和分析,将生硬的数据转化成实实在在的洞察,并帮助人们做出正确的行动决策。简而言之,“智慧地球”可概括为:传感器等感应科技的运用、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Cloudcomputing)。IBM将在智慧的电力、智慧的医疗、智慧的城市、智慧的交通、智慧的供应链、智慧的银行等六大领域建立智慧行动战略。
那么。IBM的“智慧地球”到底是“救世主”,还是“乌托邦”?“智慧地球”是“智慧攻略”还是“政治阴谋”?“智慧地球”是“改变世界”还是“商业销售”?一时间众说纷纭。但无论如何,IBM的智慧地球一经提出,立即受到一些城市的领导和一些信息和网络领域的企业所追捧。国内的苏州、无锡、沈阳等城市纷纷开始与IBM展开合作;国内的华为、神州数码、贝尔西、国脉等企业纷纷响应。“忽如一夜智慧来来”,全国目前竟有大大小小的百余城市开始规划和建设“智慧城市”。那么,智慧城市到底是什么样的?智慧城市就是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之下的城市吗?智慧城市就是一个以先进技术和设备来控制和管理的城市吗?
“智慧地球”是由“智慧城市”构成的,而“智慧城市”是由智慧项目和智慧产业构成的。因此,就设备和技术厂商而言,十分关心智慧工程中的技术和设备的应用。为此,智慧工程或者叫智能工程涉及到近万亿市场空间。而对应智慧产业,目前尚处于众说纷纭阶段,尤其是人们对于智慧产业大多归属于“文化创意产业”。《百度》中对于智慧产业的描述为:“智慧产业是指直接运用人的智慧进行研发、创造、生产、管理等活动,形成有形或无形智慧产品以满足社会需要的产业,是教育、培训、咨询、策划、广告、设计、软件、动漫、影视、艺术、科学、法律、会计、新闻、出版等智慧行业的集合”。而宁波作为智慧城市的建设者,竟然提出“智慧产业不是文化产业”的定义,可见,对于智慧产业的定义也在不断变化和创新。那么,智慧产业究竟是文化创意产业还是科技创新产业?事实上,智慧产业不仅是文化产业,也是科技产业,从某种意义上讲,智慧产业是复合型产业。按照我们对于产业的定义和定位原理,即《三维复合定位法》,我认为,在产业细分、产业跨界的时代,所有产业都可以划分为本质产业、相关产业和衍生产业,并且可以按照“三维复合”的方式,将一个产业进行拉长、加宽、做厚,实现“全产业链”整合。就智慧产业而言,不是对其他产业的取代,而是在其他产业基础之上的叠加和复合。即,智慧产业的本质产业为基础的传统产业,智慧产业的相关产业为文化创意的服务产业,智慧产业的衍生产业为科技创新的智慧产业,三者叠加和复合,构成智慧城市、智慧产业和智慧经济。因此,今天我们谈到的智慧产业是在文化创意产业基础上的升级,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文化创意产业领域中的应用结果,是新兴文化产业的“跨界”表现。因此,对于智慧产业的片面理解和争论本身没有意义,同时,如果我们绝对性的将智慧产业划归为文化产业;或者将智慧产业划归为科技产业都是有失偏颇的,这也恰恰说明人们对于“智慧产业”尚处于盲人摸象阶段,对于“智慧”内涵理解的局限性。
当今的文化与科技交互性发展十分迅速,我们刚刚享受到工业化带来的财富,立即遇到了网络化带来的冲击,我们刚刚开始适应智能化带来的便利,即将遇到数字化带来的新模式。在技术引领社会发展的新时代,我们需要把握产业发展的本质,“以不变应万变”,来实现这个城市化过程中的城市转型和产业升级。中国智慧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无论我们未来怎么样解释,智慧永远属于人的头脑,而智能是应该属于实际的物体。如果硬是要强调“智慧地球”和“智慧城市”的话,我认为,如果离开了“人”的智慧,奢谈智慧地球和智慧城市都是毫无意义。可见,我们现在谈到的“智慧地球”和“智慧城市”是将智能设备人性化,或者说是“被智慧”,即,我们的城市正在“被智慧”。因为,在人的智慧没有被“嵌入”到城市“核”之前,“智慧城市”的定义多少会显得缺少“灵魂”。显然,从智慧城市的“被智慧”到智慧城市的“要智慧”是一个从智能城市想智慧城市发展和转化的过程,我们只是希望这个过程能够早一下、短一些到来。
事实上,早在八十年代末,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就从当今世界社会形态、科技发展的现实、以往的工程实践和社会改革的经验教训中,提炼出“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法”(Metasynthetic Engineering),作为处理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方法,并把运用这个方法的集体称为“总体设计部”,把“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法”又称为“大成智慧工程”。2005年将“大成智慧工程”计划上书到党中央、国务院,并得到了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认同,并与同年的5月份经国家民政局批准,在教育部的主管之下,成立了“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可见,钱老提出在“智慧工程”是一项“智慧产业链”,是比“智慧地球”更高级的定位和定义。
钱老提出的“大成智慧工程”的核心思想是,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法的特点是面对复杂的难题时,要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组成人—机结合的智能系统。它以人为主,将所需要的古今中外的有关知识、信息、数据,予以检索、激活、快速调集出来,启迪专家的心智,并通过民主讨论,让专家各抒己见,互相补充、互相激发,然后将各方面有关专家的理论、知识、经验、判断、建议等,综合集成起来,用类似建立“作战模拟”的方法,将解决方案模拟试行,反复修正,以便能对复杂性的事物(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发展变化的各子系统、各层次、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等,从定性到定量都能把握清楚,逐步集智慧之大成,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可见,钱老的“大成智慧工程”不仅强调了网络信息和智能系统,更加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人的价值和智慧。事实上,如果离开了人的智慧,一切“智慧”的定义都是无水之源。从这一点比较看,IBM提出的所谓“智慧地球”仅仅只是从网络信息设备的智能角度认识智慧地球,基本抛开了人的智慧本质。而钱老的“大成智慧工程”是一个“从设备智造、到人的智慧、再到系统智慧的过程”。应该说,更加准确的阐明了智慧工程的大思想、大战略。
“用全球智慧造智慧地球,以中国智慧建智慧城市”。21世纪应该是中国的世纪,更是中国初始化发展的新世纪。我们需要有IBM智慧地球的概念,但是,我们更需要全面认识和充分把握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本质与内涵,需要深刻领会钱学森大师有关“大成智慧”的产生背景和现实意义。在当今社会,我们不仅需要科技创新,但我们更需要“集成创新”和“整合创新”。而这类创新恰是“智慧产业”和钱老“大成智慧”的综合体现。我们不能有“小设备”代替“大社会”;不能用“小技术”代替“大文化”;不能用“小利益”代替“大智慧”。
中国智慧城市的建设才刚刚开始。“思路决定出路,平台决定价值”。换一个角度看智慧产业,也许会开辟一片新的蓝海,换一个身份看智慧城市,也许会拓展一个新的空间。智慧城市的建设既不是空穴来风,从天而降的“空降兵”,也不是错综复杂,包罗万象的“万花筒”。只要我们把握好“发挥人的智慧、把控物的智能、实现人物融合、共享智慧城市”,我们就一定能够真正领悟智慧城市的本质和内涵,共同推动中国智慧城市的低碳、和谐和可持续健康发展。
回复 发表回复
张智府 发表于 2011/12/14 19:41 回复
1楼
不错
李晓林 发表于 2011/12/20 2:37 回复
2楼
是冶金及清华的胡先生吗?
登录以后才可以评论,请点击这里登录; 还不是价值中国用户?请点击这里注册
赞助商广告